影途书签>都市>重生之文娱高手 > 第九章 背后
    “发前人未发之覆,开一代之先河。”

    “朱子清讲《论语》,对经典的经典阐释。”

    “自汉以来,对《论语》的注解,不计其数。但多为围绕征引、考据和训诂之类。从没有像朱子清这样,一改千古惯例通则、甩开辞章训诂而着重把圣贤经典的义理还原出来。”

    “后代人研究《论语》,是不可能完全完整的表达孔子的思想的。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,但听了朱子清的讲座后,你会发现原来《论语》里面的某某句话是这样的意思。你会觉得,这种理解是非常好符合人的逻辑的……”

    “朱子清讲《论语》最大特点是,他把人生和《论语》联系起来了,有很多的人情味。他的思想直指当今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灵。

    通过诠释经典中的智慧,总结《论语》和孔子的智慧,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启示。”

    纯粹的是小众,平时是不怎么受关注。但一旦引起话题,风暴比娱乐圈任何新闻造成的影响力都要大。

    二十余位著名作家力挺,其中还包括当今文坛地位最高的两位大师。所引起的轰动犹如陨石撞击湖面,掀起万丈波涛。

    传统媒体、网络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做出报道。传统虽然势弱,但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是高大上的。

    这看起来很矛盾,其实说白了很简单。国家强大了,温饱问题解决了,民族自豪感就产生了。对民族独有的东西从原来的嫌弃,变成了追捧。

    文化方面也是如此。我不学传统文化,不是因为不喜欢,而是传统文化太高端学不会。虽然我不学,但不妨碍我认为它是世界上最优秀最深奥最高大上的学问。

    所以写几首美丽的诗词,创作几篇优秀的文章,写了几部畅销小说。大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可能。最多就会惊讶的说一声,天才啊。

    在传统文化上却不同,哪怕你只有一点研究心得,大家就会觉得了不起。

    在四书五经这样的核心典籍上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心得,那就可以称一声大家了。如果你的心得自成体系,就会称呼你一声大师。

    想成为大师并没有那么简单,除了在体系上自成一家,还要经受住各种考验。成功度过各种质疑,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,方可称为大师。

    大多数作家的体系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,经不起考证,败在了这一步。

    正因为难,所以每一位大师的诞生都能引起巨大的轰动。

    朱子清是大师吗?他才只开了一次讲座,没有见到确切的文献,言之尚早。考虑到他的年龄,没有人认为他能达到大师的级别。

    但即便大家心知肚明,依然阻挡不住媒体的报道。几十位名家的认可,本身就是最热门的话题。既然是热门话题,他们自然不会放过。

    “作家朱子清讲《论语》获数十名家赞赏。”

    “建国以来第一天才朱子清在武大开坛讲论语获赞。”

    “朱子清讲《论语》展露深厚功底。”

    很快,这个消息就进入大家的视线,广为人知。普通人还好,爱好者和文坛作家都坐不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