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途书签>都市>重生之文娱高手 > 第七十四章 矛盾
    前文说过,以朱子清今时今日在文坛的地位,他的每一步都能引起整个行业的关注。更何况是跨行写武侠。

    所以当金陵日报名为‘武侠:第一才子朱子清挑战新类型’的报道出现后在文化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。

    各大媒体纷纷转载了这一消息,然后各路书评人、知名作家也相继现身。

    “朱子清进军武侠市场。”羊城晚报。

    “低调进入武侠市场,暴露朱子清信心不足。”南方周末。

    “四联收购江湖,朱子清低调投稿。”

    “朱氏商业宣传法,用作品带动市场。”

    “朱子清能否重振武侠市场……”

    身为一个作家,动不动就登上头条,朱子清也算开了一个先河。

    当然,他能如此频繁的登上头条并不单单是因为上的成就。应该说在这个年代百亿富豪的吸粉能力要远远超过作家。

    媒体的报道大多集中在这件事带来的影响力,武侠市场的现状以及猜测朱子清能否再现奇迹,重振武侠市场。

    但书评人和作家更加关心这部书的内容。

    “精彩绝伦,明写武侠实写人性。”——作家漠北。

    “朱子清是一个有想法的作者,这从他以往的作品就能看出来。但他写武侠还能写的这么好,很是出乎我的意料。”——书评人嘉明。

    “把哲学融入武侠,史无前例的创举。更难的的是他还成功了。”——作家李强。

    作为最后一位,也是硕果仅存的武侠大师,党磊对这部书的评价尤其的高:“朱子清创造了一个新的武侠类型,这种类型叫做寓言式武侠。”

    大师亲自出面给予如此高的赞誉,让更多的武侠爱好者拿起了这本书。

    其实更加激动的是党磊本人。武侠的没落虽然和他没有关系,但他封笔后才没落,总让他有一种是自己原因的错觉。看着武侠市场一天天萎缩,他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。

    他也想过要复出,可他的想法已经全部写出来了,就算提笔也写不出什么新意。强行为之非但不能挽回颓势,自己还可能晚节不保。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。

    再说,武侠的没落在于不能推陈出新,后继者无法扛起大旗。培养出优秀的作者比自己复出更有用。

    于是,他就把引起放在了培养新人上。当年龙曲、未时寒、小段等人刚出道的时候,他都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。

    这些作者表现也都很不错,尤其是龙曲,一部《天山》震惊武侠界,累计销量上千万册。几乎就被封为新一届武侠大师了。

    可惜,只是几乎。他的第二部作品并没有延续《天山》的经典,最终登顶失败。让党磊失望不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