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途书签>修真>文娱试玩 > 第四六九章 机不可失
    在棉花事件爆发以来,华夏艺人纷纷与相关品牌解约,难不成让韩试站在网友们的对立面逆风作死。

    就算不担心接下ck代言的负面影响,有把握扛得住风波,撇开利益得失,韩试也坚决不会同意跟一个这样的品牌扯上关系的。

    “小茹姐,希望别有下一次。”韩试略有不满,可见到李茹已慌了神,就点到即止,把ck的事丢到一边,“另外几个广告邀约是什么?”

    两个是饮料代言,一个是电商平台的形象代言人。

    都很接地气。

    “快乐水和果粒汁,都是一年的代言期限,一个一千八百万,一个一千六百万。”李茹努力打起精神,但仍有些心不在焉,“京西是两年三千万,同时有一些活动和宣传上的义务。”

    韩试扫了一眼,兴趣缺缺。

    对于接广告,韩试一直慎之又慎。

    一是负责任的心理。

    现在因为代言翻车的艺人不要太多,明星们拿了钱就不管事了,出了状况就一个不痛不痒的道歉来敷衍,对受害的消费者视而不见。

    韩试做不到心安理得地吸血,没有对产品足够的亲身体验与良好印象,就不放心去接代言。

    二是格调或者说艺人路线的定位。

    无论是代言、综艺或歌曲以及影视作品,侧重点的不同就会形成艺人不一样的个人品牌。

    就跟人的气质、商业品牌的大众印象、明星的人设一样,艺人的个人品牌是一个长期积累塑造的过程。

    如果什么节目都上、广告有钱就接,格调过低,上升空间就狭窄了,差不多卡死了长远的发展。

    但凡对自身有些野望、想进一步往上爬的艺人,都会沉下心来打磨自己的品牌,选择商业合作时不敢掉以轻心。

    只是大部分艺人都有经纪公司压着,公司逐利的本性以及合约时长有限下,时间就是金钱,在艺人慢慢经营前就会迫不及待接活了。

    娱乐圈有个艺人生命周期理论,第一阶段是偶像,像大量选秀出道的艺人,有小范围的知名度和人气,以及比较固定的核心粉丝圈群体,但离开了原本的圈子受众就几乎没人认识。

    第二阶段就是流量明星,跟偶像相比的最大特征就是出圈了,突破了饭圈被大众所认知,有了一定的国民度,不错的话题度和商业价值。

    前两个阶段都过度依赖粉丝,没有粉丝就直接凉凉,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的明星,拥有了代表作立身,个人品牌就是影响力与号召力,不依靠粉丝来拉动收视与票房就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。

    目前很多看上去红到发紫的小鲜肉流量,像张一星、蔡苏天、小陆、李青,其实基本都处于第二阶段,连易烊都没有完全摆脱。

    圈里常说的转型,就是流量明星试图跨过鸿沟进入第三阶段,但成功的人寥寥无几。

    小陆进军影视,一个暴击一个堡垒下来,又老老实实回去搞综艺了,张一星与蔡苏天一心做音乐,可始终不温不火没有真正出圈的作品。